取金陵 第二回:姐弟相会

朱元璋自从反武场之后,与弟兄们失散,独自一人骑了马,任凭马跑,因为有画影图形捉他,又不敢进城,身上带的银子也用光了,一件鹦哥绿缎子海青也变成酱油色,头上的方巾也开了花了。今天到了泗州地界,“哈拉拉……”对面冲过来一匹马,朱老四急忙将马扣住,一看是个道士骑在马背上,忙道:“道长先生,小心了。”马上的道士抬头一看,咦,巧,我的道友刘伯温要我各处去寻访朱元璋,想不到在这里碰头。因此叫声:“啊,原来是朱四爷。”道士是咕人?姓张,叫张金箔。
张金箔怎么会认识朱老四的?还是朱元璋在皇觉寺见过一面。现在看看朱元璋闷闷不乐,衣衫槛褛。问:“朱四爷,你欲往何处?”朱元璋“唉!”叹口气:“四处奔走,到处为家。”“为何不去投奔亲戚?”朱元璋说,我从小就死了爹娘,因为没有亲戚依靠,所以才到皇觉寺里半做和尚半做香火。现在哪里又来什么亲戚啊!张道士对他说,我知道,你有个姐姐。就从这里过去,泗州城外有个李家庄,你嫡亲的姐夫,姐姐就住在那里。朱元璋真没想到,自己的亲戚要让道士对他讲。那么道士怎么会知道的呢?他是听皇觉寺的和尚告诉他的。
原来朱元璋的爹爹叫朱世珍,在濠梁城里开一家小小的南货店,先娶了个妻子陈氏,生了两个儿子,一个叫朱元龙,一个叫朱元虎,不到成人,元龙、元虎相继夭折,不久陈氏也病故。朱世珍后又续弦郭氏,是现在滁州城里郭隆兴南货店老板、百万富翁郭光卿的妹妹,郭氏生了一女一男,一男就是朱元璋。那么百万富翁的妹妹怎么会嫁给开小小南货店的老板呢?因为当初嫁妹时,郭光卿还没有富裕,是后来发了财变富翁的。朱元璋娘怀他时,谣传江北要出真命天子,元文宗下旨意凡江北地方孕妇都杀,这当然是瞎说,于是朱世珍将南货店让给人家,带了老婆女儿逃离濠梁,路过皇觉寺,皇觉寺的当家和尚认识朱世珍,并且是知己的棋友,见郭氏有孕在身,就留他们一家住在庙后茅屋中避避风头。后来郭氏十月临盆,生下个儿子,就是朱元璋。光阴匆匆,朱世珍渐渐入不敷出,贫病交加,朱世珍一死,没有钱买棺材,郭氏一急,也死了,朱元璋姐姐那时只有十四岁,没有办法,只得卖身葬父母,正巧泗州飞镖太岁李山泰路过,问明情况,出钱买了两口棺材才葬了父母。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,回濠梁上坟,找不到父母尸骨,说他父母葬时,突然倾盆大雨,电闪雷鸣,雨停后,不见棺材,算天葬龙穴。其实都是捏造。
朱元璋姐姐跟了李山泰回到泗州,在李家庄内做个针线丫头。李山泰有个儿子叫李镇,字国宝。讨第一个老婆,过门七天就死了;再讨,新娘还投有过门就死了;“一二不过三”,别人不敢将女儿嫁培他了。李山泰看看朱小姐脾气好,模样也端正,就将他嫁给自己儿子,嗨,小夫妻倒相处得蛮好,养了个儿子叫李文忠,今年九岁。朱元璋听完,问道士:“我呢?”道士说你后来就在皇觉寺做小和尚,又是小香火,长大了给鹿庄上人看牛。于是,朱元璋问李家庄在哪里?道士指给他看,然后说:“贫道告辞了。”“多谢道长指点。”两人分手。
朱元璋“的各的”骑了马朝李家庄的方向而来,走了不多一段路,听见前面一声:“马来!”“哈拉拉……”一匹马过来,马上的人相貌堂堂,三络清须,身上英雄打扮。朱元璋问身旁一个农夫:“来的是何人?”“他就是附近李家庄的主人李镇、李国宝。”嗬哟,姐夫来了。朱元璋急忙下马,将马拴在路旁,抢步上前,朝马上的人叫一声:“姐丈,小弟有礼了。”李国宝将马扣住,对朱元璋看看,不认识呀:“大舅尊姓?旁边的农夫笑了起来,想你老婆姓啥他姓啥啦。这也不能怪李国宝糊涂,他讨过三个老婆,这位大舅不知是哪家的,因此问一声尊姓。朱元璋说:“小弟姓朱,排行第四。”为啥不说自己就叫朱国瑞呢?不行,因为城门洞上挂有自己的画影图形。李国宝一昕就是现在老婆的兄弟,对他脸上细细一看,不错,脸上有七粒红痣,老婆说过的。因此忙道:“大舅来了,你家姐姐想得你好苦哇!”
朱元璋的姐姐经常想念自己的兄弟,想想,想想,忧悒成疾。李镇问她为啥终日愁闷?说我想兄弟,问在哪里?叫啥?朱氏说兄弟叫朱老四,在濠梁。于是李镇派个心腹到濠梁去找,心腹到了一打听,人人说癞皮阿四有的,朱老四没有。其实癞皮阿四就是朱老四,因为朱老四小时候头上生过癞,所以人人只叫他癞皮阿四。心腹回来说,朱氏病越来越重,李镇急得不得了,想出了个救急办法,找了个落难的濠梁书生,在房间外与李镇讲话,朱氏听见潦梁口音问是不是兄弟来了?说是的,因为你病重不能马上来见你。所说心病还须心药医,朱氏病慢慢好了,李镇才对她讲了实话,又劝她,后来生了李文忠,朱氏思弟之情才稍为淡薄点了。现在见阿舅来了,李镇心里真是高兴万分,马上与朱元璋并马而行,赶回李家庄。
到了李家庄,过庄桥,到庄门,庄丁出来迎接,李镇叫庄丁们叫朱元璋舅老爷。小丫头听说舅老爷来了,急忙去告诉娘娘,朱氏听说兄弟来了,衣裳也来不及换,就急急忙忙出来,到屏门背后先偷偷看看,只见两个人坐在那里攀谈。听丈夫李镇在问:“贤弟一向作何生涯?”朱元璋想,让我瞎编几句吧:“保镖为生。”“请问大舅令师何人?”朱元璋想,哟,这倒难了,我是瞎说的呀,啥地方有啥老师,咳,转念一想,花文郎的父亲虽是山东七十二座山的盗首,也做过镖师,江湖上有点名气,就说他吧:“金头太岁花刚老英雄。”李镇一听,嚯,大舅的老师不单江湖上有名,还是我爹的老朋友啦。两个人在聊天,屏门里朱氏一看,这个人脸上有七粒朱砂红痣,真是嫡亲兄弟来了,“得儿……”推开屏门,人踏出来叫一声“贤弟啊!”朱元璋一看,哎呀,是姐姐!急忙迎上去:“姐姐!”姐弟二人抱头痛哭。
姐弟二人总算见面,骨肉同胞团圆。阿姐一面吩咐裁缝给弟弟量体裁剪衣衫,一面问阿弟欢喜吃什么,马上烹调,闻长问短,高兴非凡。
等到酒菜摆好,三人刚刚坐下来要吃,只见外面进来一个小男孩,眉清目秀,鼻正口方,牙清齿白,头上小方巾,身上小海青,踏进来叫声:“孩儿叩见父母亲。”“罢了!儿呀,见过母舅。”李文忠朝朱老四看看,然后走到朱老四面前,右手朝朱老四左手的脉门上一抓,嘴里说声:“母舅大人,请过来。”朱老四感到外甥脉门上这一抓,好象钢箭戳过来痛。李文忠将朱老四拉刘书房里,然后将房门一关,说道:“母舅大人,你将来要召集天下英雄****元朝,救天下百姓么?”朱元璋急得双手乱摇。忙道:“不要声张,谁人讲的?”“方才一个道长先生讲给我听的。母舅大人,你要封我一封。”朱老四想,这个道士真会惹事,事情还早啦,就到处去瞎讲。对李文忠看看,这个外甥我喜欢,反正是个小孩子,就随便封封他吧。“封你为扫北大元帅。“谢母舅大人。”
这是一句笑话。想不到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,常遇春三中鼍龙枪,再要挑选扫北元帅,李文忠踏出来朝母舅看看,朱元璋对他笑笑,就封他为扫北大元帅,李文忠扫北将元兵杀退到山海关外,一直打到了北海竹排桥,兵退拆桥以后,人称北海显金桥。扫北回朝,李文忠已经须发全白了。这是后话。
从此甥舅二人讲得很投机,李文忠一放学回来就到书房里找朱元璋。有一次,李文忠问道:“母舅大人,你可识字否?”朱元璋只认识一、二、三,四,还要放在一道才认识,听外甥这样问,想在外甥面前说不识字难为情。只好撒个谎:“识的。”“如此,我要背书了。”李文忠叫朱老四拿着书本,自己背朝母舅背书,只昕母舅嘴里赞道:“唔,不错……对呀!”李文忠想,怎么没有听见母舅翻书的声音,就问背到什么地方了?朱元璋说不出,李文忠这才知道母舅不识字,就在自己手心上写个“壹”字,朱元璋只识一画的一字,这个字看来看去不识,说它是茶壶,又象个香炉,说他象香炉又象个秤砣。对李文忠道:“我就是这个字不识。”“哎呀,母舅大人真是一字不识啊!”朱元璋脸涨得通红,对李文忠说,你不要笑我,我从小在外流浪,饭也没有吃的,哪里有机会读书识字啊。李文忠说,我来教你吧。于是,李文忠每天上学前教他识字,中午回来吃饭时,解释给他听,夜里背书背不出,李文忠只好对朱元璋笑笑,又不好打他。后来,朱元璋也觉得难为情,因此慢慢也用心学了,学的人用心,教的人也用心,两三个月后,朱元璋也能写写读读了。
有一天功课完毕,李文忠曾听自己爹爹讲过母舅是做保镖的。因此问道:“母舅大人,你是保镖为生的?”“是呀。”“保过几次镖?”“四次。”“可曾失过镖银?”“没有。”“母舅大人拳棒一定很精通的。”“尚可。”“能否请母舅大人教我一路拳棒?”朱老四想,我本事虽然没有,到底去过武场也称过英雄,你小孩子有多少本事?“少停我来传授你便了。”
吃过晚饭后,朱元璋一本正经带外甥到后花园,月亮光下,将外面穿的衣裳脱下,叫外甥站在旁边看。那么朱元璋会打拳吗?会。哪里学的?是他在皇觉寺做小和尚时,看见师父的一个少林寺和尚朋友打的一路少林拳,看了几遍,算学会了,但真正的门道还不懂。这路拳叫罗汉拳。拳赋:
长眉打坐运元功,朝见南阳双台手;
戏狮罗汉双飞手,菩提稽首撞金钟;
老僧对月诵经典,醉佛袒腹与宽胸;
腾步转身来伏虎,行者朝阳补衲缝;
一足踏翻西江水,飞身入海去降龙;
双手托天轮日月,双拳****两高峰;
托钵沙弥来进步,一指高伸唤雨风;
达摩背杖归西去,长老挑担出山中;
阿难出庭用苦功;求道西天一悟空。
朱元璋一路拳打完,气喘吁吁,问外甥:“尔可识否?”李文忠听了想,我怎么不懂,你拳打得还好,就是这样打拳拳不对头,既然你做过几次镖客,也许他就是这样打的,让我来试试看。李文忠就将刚刚朱元璋打的“菩提稽首撞金钟”打一打,说声:“母舅大人,甥男得罪了!”两手“南无”,“哺、啪”跳过去,头朝朱元璋小肚子“登”撞上去,朱老四呀,你应该将身让一让呢,或者手朝他头上拍拍;谁知他动也不动,“啪、磴”跌倒在地上,哎呀呀,手臂痛,肚子痛,屁股痛,三痛,心里发火了。骂道:“喔唷,你这个孩子,真是目无尊长,等你家爹爹回来我告诉他。”李文忠急忙上来将母舅搀扶起来:“母舅大人,甥儿该死。俺爹爹处你不要去说,说了我要被打死的。刚刚你那个拳头打得不对,应该拳打出时是平的,你却象老姜一样;脚出去时脚尖挑起来要伸直,脚背平而带偏;劈手出去指头要并拢,你却象兰花指一样,你的拳是准教的,刚刚甥儿还看得不清楚。”朱元璋要面子,不好说是偷看来的,说是梦中仙人教的。于是,李文忠说:“母舅,我来教你吧!”朱元璋说,我不去告你,你也不能去告诉你爹爹啊。李文忠一口答应。
从此,朱元璋白天读书,晚上学武艺,有时天亮起来先练练武艺再读书,天天如此,这样,朱元璋后来虽然说不上“文能定邦,武能安国”,但启蒙就在这里。李国宝夫妇看见甥舅关系融洽,心里也很高兴,从来不来过问,只听见书房里传来书声琅琅,有时候看见庭院里甥舅练武,总以为是母舅在教外甥,想不到是外甥在教母舅。李国宝还想,这样一看,一钱不落虚空地,养个大舅也不吃亏。
岁月匆匆,朱元璋在阿姐家已经住了半年余了。有一天,李国宝进城办事,平时李国宝进城出入城门不注意,今天路过城门洞时,正好一阵风来,城门洞上挂的画影图形动一动,李国宝抬头一看,看到最后一张“惑乱民心朱国瑞”,仔细看看,图形上的人象自己大舅,心里“别”一跳,想莫非大舅就叫朱国瑞,难怪他来了半年足不出户。于是,急急忙忙赶回去,踏进书房,朝朱元璋的脸看看,问一声:“大舅尊姓?”咦,朱元璋想,我已经住了半年了,怎么今天来同我姓啥,不对呀。忙道。“姓朱。”“大号?”“排行第四。”“我问你的大号?”朱元璋这下才明白,姐夫一定知晓我的事了,好啦,直说吧,反正瞒也瞒不住的了。“姓朱,名元璋,字国瑞。”“大舅,你,你……莫非是惑乱民心的朱国瑞呀?”“正是。”接下来朱元璋说出话来得罪人了:“姐丈不用惊慌,你速命庄丁将我绳捆索绑送到城里,你去报功,还可以赏你黄金百两,官封万户侯。”“你……”李国宝气得手也。发抖了,说你当我什么人了?说我难道想做官么?上次泗州守关将张天佑要保我做官,我都没有答应,我不要做元朝的官,自己也不是利令智昏之人,你这样说法太使我伤心了,你不要说在我这里才住了半年,就是两年三年也无妨。朱元璋听了姐夫这番话想,刚刚我真不应该对姐夫讲那两句话。因此对姐夫拱拱手:“姐丈,刚才小弟言语冒昧,请勿见怪。”李国宝说,我不怪你,但也不能留你了,你有个嫡亲的母舅叫郭光卿,现在滁州城内开爿郭隆兴南货行,他几次写信来打听你,本来你来时,我就要同你讲的,恐怕你误会。现在你不如去滁州找母舅,住得惯就住,住不惯回来,一切出我给你想办法。
于是,李国宝对老婆朱氏讲明,夫妻二人给朱国瑞设宴饯行,第二天,给他准备好表衫,包了百两银子,李文忠送母舅十里之外,两人才依依分手。
朱元璋一路晓行夜宿,并无耽搁,今天到了滁州城地界,因为城门洞有画影图形,不敢贸然进城,朱元璋只好在滁州城郊客店里住了一宿。第二天,天蒙蒙亮,朱元璋就等在城门口,因为开城门后,守城门的小兵要等吃了早饭再挂画影图形,朱元璋就趁此机会进城,一点麻烦也投有碰着。
进城后,朱元璋向路人一打听,就找到了郭隆兴南货行所在,因为郭隆兴南货行是滁州城第一块牌子。朱元璋到了店前下马,将马牵到照墙边一拴,然后走到店门口,叫声:“掌柜的请了。”店里伙计不少,帐台上的帐房先生叫鸳鸯脸孙德崖。为啥叫他鸳鸯脸?因为他左边脸庞辣辣黄,右边脸生生青,其实是脸黄,右边一滩青记,所以大家叫他鸳鸯脸。这时,他正在算帐,听见有人在问他,抬头朝帐台外看看,将手中笔放下来,站起身来:“这位公子到小号来办些什么货色?”“我来问讯的。”孙德崖对朱元璋上下打量一番,是个读书人打扮,想这个读书.人不明事理,一大清早到我们这样的大店门口来问讯。“请问什么?”“此地可是郭隆兴南货号?”“咦,外面大招牌没有看见么?!”“是呀。”“店主可叫郭光卿?”“此乃敝东。请问相公尊姓大名?”“在下姓朱,排行第四。”“啊,朱四爷!”旁边几个伙计也齐声叫道:“朱四爷,朱四爷……”大家都知晓朱四爷。因为店主东郭光卿有个儿子叫郭道明,中了秀才后就患了痨病,郭光卿想儿子活不长了,百万家财,无人继承,想到远在濠粱的妹妹生过一个儿子,不如将外甥接来继承家产,因此儿次三番到泗州外甥女婿处打听消息,一面吩咐伙计,啥人帮我找着外甥,重重有赏,所以店里伙计都知晓店主东有个外甥叫朱四爷。
鸳鸯脸孙德崖对朱元璋说声请稍待,转身就朝内堂去,踏进郭光卿房间,叫声:“老太公。”郭光卿正在拜佛求神、祈求神灵保佑儿子身体能早日康复。听见孙德崖叫他,答应一声“嗯”。“恭喜老太公,贺喜老太公。”老太公想,还有啥喜事啊,儿子病得这样重,老太婆又身体不好,因此忙闻:“喜从何来?”“濠梁朱四爷来了。”“啊!”孙德崖还说,朱四爷一身王孙公子打扮,高头大马。郭光卿听了高兴得“哈哈……”笑出声来,急忙跟了孙先生到外面,朝柜台外一看,因为听外甥女婿说起过,外甥脸生得五岳朝天,还有七粒朱砂红痣,现在一看果然是外甥,就朝孙先生点点头。孙先生走到朱元璋面前:“啊,朱四爷,我们店主东老太公来了。”朱老四一看,面前一个老者,笑咪咪地盯住自己看,晓得就是母舅了,急忙上前:“母舅大人,甥男有礼了口”“喔,哈哈,贤甥来了么?”说完,挽着朱元璋到内厅,朱元璋请郭光卿坐在当中,重新叩见:“母舅大人在上,甥男叩见。”“卜”磕个头。郭光卿顿时觉得头晕,身体朝椅背后一靠。有人说,因为朱元璋是真命天子,皇帝给别人磕头,有福气的人会感到头晕的,没有福气,马上就死,这是迷信。倘使是真的,打仗时只要皇帝去磕个头,敌人一个个昏倒,就可以得胜了。实际上是老太公身体本来有头晕病,就是现在说的高血压病,今天外甥来到,心里一高兴,过于激动,血压升高,所以头晕了一晕。朱元璋要给舅母请安,郭光卿说不必了,你舅母也病了,等病好了再见吧。朱元璋又间起表兄,郭光卿叹一口气说,你表兄病不轻,在书房里养病。朱元璋说我去看他吧。老太公叫叫个僮儿陪去,到书房门外,僮儿先进去通报了一声,朱元璋然后进去,只见郭道明面黄肌瘦,病倒在床上。朱元璋走到床前,叫声:“表兄在上,小弟有礼了。”郭道明轻声说道:“贤弟免了,愚兄还礼不周。”俩人见过礼后,朱元璋再到内厅,老太公设宴款待外甥,安排外甥住在书房里,派僮儿郭安服侍。
朱元璋就住在郭光卿家里,足不出户,天天到郭道明书房里淡谈说说,谈得十分投机。慢慢日子长了,咳,郭道明的病倒也逐渐好转,开始能坐起来,后来能走几步,先是只能吃点参汤,粥汤,后来吃得下两碗饭了。老太公看到外甥来了,儿子的病也好了,家财有人继承了,走进走出想想高兴,“喔,哈哈……”笑,笑了以后再细细一想:“哎呀,不好了!”为啥?想儿子病好了,外甥要走的,外甥一走,万一儿子旧病复发我仍是一场空呀。嗯,无论如何要将外甥留住。嗨,办法倒被郭光卿想出来了。一天,郭光卿将全城士绅客商请来赴宴,在宴会中,郭光卿对大家宣布,说我八百万家财,儿子、外甥各一半,倘使外甥无儿,外甥一份家财归儿子,儿子无后的话,儿子一份归外甥,当众立好字据,想这样一来万无一失。老太公真算煞费苦心。
有一天,郭道明精神很好,兴致勃勃地要朱元璋与他到郊外走走,朱元璋担心画影图形,想不出去又恐引他起疑心,只好勉强答应。两人出门来,走了没有几步路,朱元璋见迎面来个人,不由“啊”一声,那人见了朱元璋也是一声“啊!”两人都吃了一惊,因为两人脸竟生得一模一样,但细细看看又不同:朱元璋额角高,鼻粱高,颧骨高,下巴翘,来的人鼻粱虽高,但山根上有点断,下巴稍稍有些翘,脸上红痣也有,不过是平的。朱元璋的红痣是高出来的,所说平的是斑,高的是痣。来人是谁?就是隔壁朱鼎臣丞相的小儿子,叫朱秀。朱鼎臣在元朝大都路皇城供职,只有小儿子朱秀在祖居滁州家里,也是排行第四,平日与郭道明交往密切,两人是莫逆知己朋友。郭道明也看见了朱秀,马上对朱元璋介绍:“这位是朱鼎臣老相爷的四公子。”朱元璋叫声:“仁兄。”郭道明又朝朱秀介绍:“这是我家表弟,也是姓朱,排行第四。”朱秀也叫声:“仁兄。”两人都是朱四爷,将来朱秀要代驾赴后兴隆会,这是后话。
郭道明忙问朱秀好久不见去哪里了?朱秀说,我刚从大都路探视父亲回来,特意来看你。郭道明说,自从我表弟来后,有人陪伴,我病也渐渐全愈了,今天正想到郊外走走。朱秀说不如三人一道去吧。“好!”于是,三人一道朝西门而去。那时城门官对大财主,大官的公子要接送的,等到过年时可以到府上去收接送费。现在城门官看见朱秀、郭道明来,急忙到城门洞迎候:“迎接朱四少爷。”“罢了!”“迎接郭家少爷。”“不敢。请起!”城门官走到朱元璋面前:“迎接这位少爷。”嗬,眼睛象闪电“划”朝朱元璋一甩,朱元璋心里慌,说声“罢了”就朝城外“卜”一跳跳出去。等到他们三人出了城,城门官想,这个人到城门洞,早不跳,晚不跳,偏偏我见礼时他跳一跳,嗯?等他们回来时再看看。等到三人再回来进城时,老样子,城门官来接,朱元璋又是一声“罢了”,“卜”朝城内一跳。好,城门官看清楚了,这个人的脸象惑乱民心朱国瑞,不过朱秀在他身旁,不敢动手。于是,马上撼一个将爷暗中盯住,倘使这人到郭家,等一会通班人马去捉,倘使到相府再商量。
朱秀、郭道明、朱元璋三人走到相府门口,朱秀“扎、扎”将两人手抓住,说道:“二位仁兄,我们难得相逢,何不到舍下畅叙畅叙。”朱元璋听了:“嗯,嗯。”郭道明在旁边还要劝朱元璋:“朱公子是我最最好的朋友,不必拘礼的。”朱元璋没话说了,于是,三人一道入相府。
将爷跟在后面,见三人进去了,就走到相府门口问门官:“请问,刚刚进去的,第一个是你们四少爷吗?”所说相府门官算七品官,哪里瞧得起将爷。回管道:“难道是你们的四少爷吗?”“哦。第二个是郭家少爷吗?”“嗯。““第三个脸象你家四少爷的是谁?”门官想,哎呀,我也不晓得是谁?想我堂堂门公不知晓相府来的客人,讲出去也难为情。所以朝将爷看看。说:“你附耳过来。”将爷将耳朵凑过去,只听门官说;“是我家老爷的侄少爷。”接着,“啪”一记耳光打上来,将爷被他打得莫名其妙:“咦,咦,你为什么打人?”“不打你,你天天都要来问,讨厌!”将爷只好回到西门城门口,城门官一看,这人怎么脸涨得通红:“怎么去了这么长时间,你喝酒去了?”“没有。”“没有?怎么脸红?”“喝了酒,两边红,我是一边脸红呀。”“怎么搞的?”于是,将爷这么长那么短讲给城门官听,城门官听完,说声:“好,赏你二吊钱。”
城门官为啥要赏将爷?因为上一任也吃过苦头。有一次,朱秀经过西门,看他脸象朱国瑞,城门官叫手下将他用链条一套,带到衙门,后来弄明白是搞错了,要放朱秀,朱秀不肯出来,只好请他出来,不久知府、知县、城门官全都撤职,他自己就是新调来不久的。现在看见朱国瑞不报不行,抓又不能抓,有人帮他出了个主意,叫他将城门嗣的画影图形翻转来不要看。而且还关照另外三门城门官照办。从此,朱元璋进出城门,不是他见城门官怕,倒是城门官见他怕了。
朱元璋在滁州日子过得很好,吃吃玩玩,但日子一长就觉得没意思,看见母舅买卖兴隆,想我也开店吧。因此对母舅郭光卿说,想开个店。郭光卿想,好,外甥想做买卖,反正我有几百万家财,就是买卖做不成功,蚀本也蚀不光的。问朱元璋:“开什么店啊?”“南货店。”嗯,郭光卿想,要抢我的生意啦。于是吩咐帐房孙德崖孙先生,帮朱元璋找个好市面,再装金阳台,雕龙刻风将店面装修一番。问朱元璋招牌叫什么?朱元璋想,母舅的招牌叫郭隆兴,我来颠一颠倒,说,就叫朱兴隆南货店吧。
等到店面装修好,货色备齐,伙计雇好,朱元璋财神也接好,选了个吉日,“嘣……叭”“嘣……叭”鞭炮一放,新店开张,嗨呀,来买的人多得不得了,因为新开店头两天,价钱便宜。有的占了便宜,有的人反而吃亏,三个铜钱买了两斤食糖,一面拚命叫:“让开,让开……”人挤出来,一边拎了两斤糖,回到家里:“老婆,我今天三个铜钱买了两斤糖,你看!”手拎起来一看,只剩两根草绳了。因为人实在太挤,挤出来时包装纸挤破糖祷光,挤了半天三个铜钱买了两根草绳。
三天以后,朱元璋去看望郭光卿,问他生意如何?朱元璋说一天到晚买卖很好,问这样要得到多少利润?郭光卿朝外甥看看,到底是没有做过买卖的,这点也不懂,新开店是要大减价三天,蚀点点本有啥关系。朱元璋想,哎呀,这么好的买卖,蚀本还了得。到第四天,朱元璋将价涨了一倍,不过买的人还是嫌便宦;第五天,再涨一倍价,比别的店同样货还要贵,没有人来买了。朱元璋气呀,啊,涨了价就不来买了,索性再涨一倍,这天,买的客人都以为今天价会便宜了,店铺门口又是挤得不得了,不料买了才知价又涨了,气得买客在店门外骂,骂朱兴隆南货店在卖老虎肉,贵得这样,为啥不去抢啊。从这天以后,买客一天少两个,一天少两个,到后来连路过店门的人也没有丁。朱元璋投有生意做,只好将伙计辞了几个,还剩两个伙计,没有买客来,两人在柜台上下棋,开店不满月就要关门。
朱元璋的南货店没有买客上门,倒连累了同一条街上左右几家店铺的买卖,几个老板气伤心,大家约了一道要商量出个办法,让朱元璋的店快点倒掉。办法想好后,又去买通两个人,有意走过来到朱兴隆南货店前,一个说:“老兄,好久不见了,你到哪里去了?”一个回答:“我贩乌梅去了。”“到啥地方去贩?”“湖北襄阳。”“嗯?”“嗨,我没有啥大本钱,倘使有我这次要发大财。”“啊?”“你知道吗?襄阳缺乌梅,现在可以卖到二两银子一斤,还要看涨啦。”“哦!”两人说完就走。这时朱元璋正手撑住头,靠在柜台上闭目养神,听见这两个人的话,心里“别”一跳,想我这个店再开下去也没意思了,不如将店关了,贩些乌梅到襄阳去吧,反正母舅处银两有的是,本钱大,多买些,说不定能赚大钱啦。啥叫乌梅?就是青梅逐步变黄,后来用烟熏干后,变黑颜色就叫乌梅,做药引用的,价钱很便宜,只有两个锕钱一两,是南货店里不值钱的货。朱元璋又不懂行情,所以会上当。
第二天,朱元璋去找母舅郭光卿,说店不开了,郭光卿问他:“你要做什么?”“贩乌梅。”郭光卿听了想,贩乌梅是小买卖呀,“贩到哪里?”“湖北襄阳。”郭光卿听完“嗬,哈哈……”扬声大笑。老太公为什么笑?因为滁州的乌梅就是从湖北襄阳买来的,说你上了别人当啦,哪有这样做买卖的。朱元璋执意要去。郭光卿想,你要去就去吧,就是蚀了本我也不在乎。问朱元璋店怎么办?关了。好。于是郭光卿亲自陪同外甥到批发行里去买乌梅,行里老板一看,嗬,大财主来了,还带了外甥一道来。忙迎上去,请问要买什么货?朱元璋说:“乌梅。”“多少?”“有多少要多步。”老板听了不明白,为什么来买乌梅?想正好,刚从襄阳贩来了三百五十五担乌梅。问朱元璋要不要?都要,郭光卿对外甥看看,运来运去算啥名堂?朱元璋问价钱多少?老板想,乌梅是便宜贷,在郭光卿面前又不能讨大价,因此伸出三个指头,嘴里:“这个,这个……”想开价三百两,就是减半还价我也能赚一百两。只听朱元璋说:“莫非你要三千两纹银么?不贵呀不贵!”嗯,嗯,老板一怔,话也说不出,只得将口水朝肚里咽。嚯!郭光卿听了想,外甥呀,照你这样,四百万家财败起来飞快。既然外甥开了价,母舅只好交银子罗。
回到家里,郭光卿叫僮儿郭安陪表少爷去襄阳。郭安马上陪了朱元璋,带了个长班到码头上去叫船。码头上只有一只船,船主叫王老虎,欢喜睡觉,现在正在船上睡觉。长班叫了两声,没有听见声音,就顺手抬块石头扔到船头上,“嗯,啊……”王老虎醒了:“干什么?”长班说要雇你船运货。王老虎从舱里走到船头问:“什么货?”“乌梅。”“多少?”“三百五十五担。”“到哪里?”“襄阳。”王老虎听了开口就骂:“你们吃饱啦,老子睡得好好的将我叫醒。乌梅是襄阳运来的,你们以为我不懂呀,开什么玩笑。”“你不要管,只要有钱。”“好,长期包还是短期?”朱元璋听不懂:“何为长期短期?”王老虎说,长期是多少银子包运到,短期是多少银子一天。“哦,哦。”朱元璋说:“我要短期。多少银子一天?”王老虎想敲竹枉,伸出两个指头,要二两银子一天。哪知朱元璋又搞错了:“哦,二十两纹银一天,不贵呀不贵。”咦,王老虎听了急忙咬咬手指,自己可是在做梦啊!不是,指头痛。嗯,十天就是二百两银子。于是,朱元璋吩咐郭安先付五天银子给船家,王老虎一下子就拿了一百两银子,雇了十八个水手帮忙,立即就装货。
朱元璋想,临走到相府里去告辞一下吧。相府里老夫人因为朱元璋脸与自己小儿子很象,平日很喜欢朱元璋,见朱元璋来辞行,给了几张老相爷的帖子给他,又给了几件相府佣人的衣裳给郭安,说防备路上有人欺侮。朱秀叫来郭道明,三人吃顿饯行酒。然后,朱秀拿了两张自己的帖子给朱元璋,说你与我脸长得相象,如路上碰到麻烦就冒我的名吧,再介绍说,到了襄阳去找御史赵柄,他是我父亲的学生,是我的老师兄。朱元璋连声称谢。
第二天船上货装完,朱元璋带了郭安上船,孙德崖送到码头。船主王老虎带了十八个水手到船舱里向朱四少爷请安,朱元璋晓得他是来讨赏的,就叫郭安去拿点银子出来,每人发一两。王老虎带领水手走出船舱,想要敲他竹杠只有今天了,想到自己有个道士好朋友,也让他得点好处,因此再走到船舱里,叫声:“朱少爷,我们船上有个规矩。”“哦,有例不可灭,无例不可兴。”开船前要请道士念顺风咒。“好哇!”王老虎立刻出船舱,到船头,只见来了艘小船,船头上一个小道士叫道:“咳,大船不要碰小船啦!”只见小船上有个道士坐在船舱里。
啥人?刘伯温。怎么会来的呢?刘伯温四处找寻朱元璋,打听到朱元璋在滁州母舅郭光卿家,等到赶到滁州才知朱元璋已上船,马上雇条小船赶来。
现在,小船朝大船靠拢,小道士向船主王老虎说,快去报禀朱四爷,浙江刘伯温要见。朱元璋听说刘伯温来,急忙出舱,请刘伯温上大船。两人进舱里,等到两旁人走开,刘伯温问朱元璋到襄阳可有人认识?没有。刘伯温说,我有两个朋友在襄阳,文的叫王龙泉,武的叫梅思祖,你去找他们,他们可以照顾你。目前元朝更加腐败,百姓困苦不堪,我去寻找众弟兄去小梁山准备起义,就是起义还缺银子。朱元璋说,很好,等我乌梅贩了,发了财就足够起义用的了。
外面王老虎问:“要叫道士来吗?”舱里,朱元璋问刘伯温:“你会念顺风咒么?”刘伯温说会,王老虎听了,气呀,一笔生意给这个道士抢了去丁。刘伯温胡乱念了几句,就辞别朱元璋,上小船而去。
水手去问王老虎:“什么时候开船?”“天刮大风不开。”“小风开吧?”“风小不开。”“没有风呢?”“也不开,天晴也不开。”“下雨天好开啦?”“也不开。”“好啦,你去拿只大钉将船钉在码头上吧。”“我说什么时候开就开,别的你不要管。”说完,王老虎去睡觉了,他想拖一天可以多二十两银子。
朱元璋看看月光很好,睡也睡不着,走到船头,嗯,怎么不开船?叫郭安去叫王老虎来。王老虎上来:“朱少爷有什么吩咐?”“开船。”“逆风不能开。”“朱元璋想,今夜月光这样好,哪来逆风,因此说:”顺风。我要月进襄阳。”他的意思是我要月亮下开船到襄阳。王老虎听错了,以为是月终到襄阳,“一个月到襄阳,我一个钱也不要。”“哎,我要一帆到襄阳的。”王老虎又听错,以为是一晚到襄阳,想你这个少爷什么都不懂,滁州到襄阳是逆水船,一个月也到不了,还要一晚啦,转身到自己舱里去睡觉,睬也不睬朱元璋。
朱元璋气又上来了,想我出钱,你作主,这还行啦!叫郭安去叫水手开船,水手说去对老板说一声,走到王老虎舱外叫:“老板,老板!”王老虎今天得了一百两银子心里高兴,睡下去就做梦,梦见这条船开了几个月才到襄阳,得了一大笔银子,买了新船,还娶了老婆,洞房花烛之夜,起来到船头上小便,回来时,新娘将船舱门关了,王老虎嘴里拚命叫:“开啊,开啊……”正好,水手问:“朱四爷叫我们开船,要不要开?”只听见里面老板说:“开啊,开……”“好!”水手想,老板在叫“开”,是要我们开船啦,于是,叫众人起锚,解缆,开船。船一开,顺风。一个水手说。不扯篷,别人看见要笑我们是外行啦,于是几个水手将篷一扯,船上一扯篷,风又大,
“哗……”船行得似飞一样。掌舵的船老大说,再加两道篷还要快啦,又加两道篷,“嗬哟,快得不得了。”老大吃不消了,笑骂道:“你奶奶的,将篷都扯起来还要快啦!”水手又不知道他是在讲气话,以为是真的,急忙“轧、轧……”将所有的蓬都扯了起来,于是船行得更快,一晚走了不少路。等到第二天王老虎醒来,一看,嗬哟,一夜走了几天的路程了。那么朱元璋几天到襄阳呢? 


上一回:取金陵 第一回:杀盗登山
下一回:取金陵 第三回:贩乌梅
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三国演义</font>

    三国演义

    《三国演义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,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。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、刘备、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白眉大侠</font>

    白眉大侠

    《白眉大侠》讲述宋朝仁宗皇帝执政期间,以徐良、蒋平、白芸瑞为首的三侠、七杰、小五义等众开封府校尉,在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隋唐演义(216回版)</font>

    隋唐演义(216回版)

    《隋唐演义》评书讲述的是隋王朝临末日时,以瓦岗寨为首的起义军,联络朝中被隋炀帝迫害的将领,推翻隋朝,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岳飞传</font>

    岳飞传

   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,自幼拜周侗为师习武。与张显、汤怀、王贵、牛皋结拜。他投军报国,大闹武科场,枪挑小梁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小八义</font>

    小八义

    田连元评书《小八义》叙宋徽宗时,落难公子周顺与表兄徐文彪、江湖好汉尉迟霄、唐铁牛、梁山好汉后代孔生、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东汉演义</font>

    东汉演义

    秦末,沛公刘邦在芒砀山揭竿起义,三载亡秦、五年破楚,创下了大汉天下。到西汉末年,王莽害死平帝篡位称帝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杨家将</font>

    杨家将

    演述北宋名将杨业一家世代抵抗辽(契丹)、西夏入侵的故事。全书通过颂扬杨家世代忠勇卫国,前仆后继的感人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乱世枭雄485回版</font>

    乱世枭雄485回版

    长篇评书《乱世枭雄》讲的是东北王张作霖和其子少帅张学良的传奇故事,是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根据大量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童林传(300回版)</font>

    童林传(300回版)

    《童林传》评书说的是清康熙年间,童林(字海川)因贪恋赌博,将父亲气伤后被父亲赶走。他绝路逢生,不仅得到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三侠剑</font>

    三侠剑

    《三侠剑》故事自“明清八义”开书,胜英年轻时因金镖误伤八弟秦天豹,与秦家结下“梁子”。后来“明清八义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水泊梁山</font>

    水泊梁山

    故事从西凉国进贡给宋徽宗一件宝物——紫金八宝夜光壶被高俅事先留下把玩而被盗开始,引出生铁佛盗壶觐见,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龙虎风云会</font>

    龙虎风云会

    评书《龙虎风云会》是长篇侠义评书《白眉大侠》的继续和补充,又可单独成章,并增加了公案情节。此书以房书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杨家将全传</font>

    杨家将全传

    演述北宋名将杨业一家世代抵抗辽(契丹)、西夏入侵的故事。全书通过颂扬杨家世代忠勇卫国,前仆后继的感人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大隋唐</font>

    大隋唐

    大隋唐传统评书又名《兴唐传》,据清乾隆年间话本小说《说唐》敷衍而成。北京流传的评书《隋唐》以清末“评...

  • <font color='#FF0000'>三侠五义</font>

    三侠五义

    《三侠五义》原名《忠烈侠义传》,长篇侠义公案小说。清代无名氏根据说书艺人石玉昆说唱的《龙图公案》及其...